的培训体系,以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
于是,他亲自制定培训计划,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讲师,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全方位地对工人进行培训。同时,他还设立了激励机制,对在培训和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工人给予丰厚的奖励,这大大提高了工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另一方面,新型船舶中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也出现了瓶颈。这些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家供应商手中,他们的产能有限,无法满足突然暴增的订单需求。叶辉决定积极推动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他与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制造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生产这些关键零部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国内的合作企业成功攻克了零部件的生产技术难题,不仅满足了造船厂的需求,还降低了成本。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造船厂的正常生产,也为国内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填补了关键技术空白。
在解决了这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后,叶辉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船舶的性能。他关注到船舶在极端海况下的安全性和适应性。目前的船舶虽然在正常航行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狂风巨浪、冰山等极端环境时,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提高船舶的抗风险能力,叶辉带领团队开始研究新型的船舶结构设计。他们借鉴了海洋生物的结构特点,例如鲸鱼的流线型身体和贝壳的坚固结构,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船身结构。这种结构采用了特殊的复合材料,在保证船舶轻量化的同时,能够承受巨大的外力冲击。
同时,叶辉还在船舶的导航和预警系统上下功夫。他引入了更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海况分析算法,使船舶能够提前预测极端天气和危险海况,并自动规划安全的航行路线。
当这些改进后的船舶再次下水试航时,它们在模拟的极端海况测试中表现卓越。无论是面对汹涌的波涛还是突然出现的冰山,船舶都能稳定航行,并且准确地避开危险。这一成果再次让叶辉和他的造船厂站在了世界造船业的巅峰。
随着声誉的不断提升,叶辉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开始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更多的同行,希望能够推动整个船舶制造业共同发展。他频繁参加国际造船业的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介绍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技术成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还积极参与国际造船业的标准制定工作,将环保、智能、安全等理念融入到国际标准中,为全球航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