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拥有极其庞大的世界观,‘我’在极端条件下,为了生存而努力,我个人的选择,也可能影响到了整个人类的种族存亡,就算是在末日下,人类依旧纷争不休……”
\n
所有人静静听着余切的演讲,结束后,两岸作家一齐鼓掌。
\n
钱忠书问余切:“你说了一个绝望的社会,而我们谈论的是美学,这究竟美在哪里?”
\n
余切说了个很经典的话:“仅从艺术上看,悲剧也是一种美。”
\n
这话并不是余切原创。
\n
人类在有艺术之后的不久,就发现这一道理。
\n
公元前的亚里士多德还煞有其事的搞了个研究分析,定义写得很抽象。他在《诗学》中指出,事件的安排是悲剧的灵魂。也就是说,悲剧的美在于所有人都明知后果,却仍然无法阻止结局的发生。
\n
——这一场讨论本来是最没看点的,但因为碰上了热点,作家之间的对话反而被写成稿,发到各种报纸上。而且造成了比较大的传播影响。
\n
远在纽约的国际大报《纽约时报》竟然在栏目中,描述了这一事件,而且引用了余切的定义。
\n
“他是芥川奖的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至交,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发展……似乎正在朝他所预料的方向发展,他应当是核子文学的创始人。”
\n
cnn电视台了两千美金,从《联合时报》那买来了讨论的录像带版权,经过剪辑之后放到了电视台上。
\n
“一群中国作家谈到了核时代下的文学创作,他们认为,核子代表力量、超出掌控、孤注一掷,失去秩序,以及悲剧美。”
\n
尽管只有十几秒钟,还是让作家们大为惊奇。因为登上了美国电视台,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白来。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