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组织生产、抢夺市场份额,取得获利之后再寻找新的市场,如此循环。
但英豪的路线完全不同,英豪进入半导体产业,依靠的是收购技术,而英豪的前两个工厂都建在内地,生产的虽然都是很成熟的产品,但销售也主要在内地,并没有寻求在国际市场上,与那些老牌企业争夺利益。
这就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竞争,即使英豪后来收购DRAM业务回来,产品也是自产自销为主,在全球DRAM厂商都在降价抢夺市场的时候,英豪也几乎没有参与这种市场的争夺大战。
与后世DRAM业务已经被少数几家大厂垄断不同,在80年代经营DRAM的半导体大厂很多,包括TI、摩托罗拉等厂商,其实都有不小的DRAM业务。
英豪不仅没有参与市场的争夺,而且在技术领域,英豪保持了极高的开放性,很积极的与这些灯塔厂商,进行技术方面的互通有无。
英豪完整的继承了INTEL的DRAM业务,也就继承了大量的专利等无形资产,加上英豪又挖角来了大量技术人才,同样完成了不少的新技术自研。
霓虹的半导体厂商为什么特别遭灯塔人不满?除了市场上的争夺之外,霓虹人对各种技术也看的十分的紧,尤其是一些独有的关键技术,往往是严密封锁起来,不肯对外授权。
要知道,霓虹的很多技术源头都是灯塔,霓虹依靠这些源头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却不愿意再把这些技术分享回灯塔,像个貔貅一样,只进不出,这自然是很容易让灯塔人心生愤恨。
而英豪的作风正好相反,英豪的技术开放度极高,只要灯塔的厂商愿意付出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几乎所有的技术,英豪都可以进行开放分享。
甚至像镁光这样的专业DRAM厂商,在其他领域与英豪没有任何的交集与合作,英豪也同样一视同仁,愿意保持技术的开放。
对于灯塔的半导体厂商来说,像英豪这样的同业,才是好同业,又不抢市场又愿意分享技术,绝对是灯塔业界的好朋友。
英豪这几年,在IC设计方面投入的资源同样不小,但英豪选择的领域,都是那些绝对新兴的领域,例如闪存、FPGA、甚至ARM,都是去开拓全新的市场,与这些老牌的同样没有什么冲突。
英豪是一家香江企业,虽然可以背靠内地,但此时内地的实力还没有积累起来,也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给予英豪太多的背后支撑。
陈兵作为重生者,掌握着巨大的信息优势,去抢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