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说的话很直白,其中蕴含的逻辑也并不复杂。
老李顺着陈兵的思路理了理,很是容易就赞同了陈兵的这个逻辑。
陈兵说要求内地的设备、材料比国际成熟的产品低个百分之四十到五十,这个真不是什么困难的目标。
内地现在的生产成本极低,只要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即使以陈兵要求的这个价格来看,也足够内地的这些供应商赚的盆满钵满的。
老李又仔细的想了想,陈兵说的这些逻辑,其实并不出奇,他自己之所以之前没有想透,其实不过是他没有将这个投资回报的时间跨度,拉到足够长而已。
想透了这个问题,陈兵在老李心目中的形象就更加高大了起来。
“不愧是英豪这种大集团的掌舵人啊,能够有这种长期的战略性思维,真不是一般人。”
然而,老李对陈兵的这种认知,其实完全是出自他的想象。
他根本就不知道,陈兵的所谓战略决策,完全是因为陈兵是重生者,对未来的技术走向有清晰的了解。
想要把这种时间跨度拉长,进行什么战略思考,是有前提条件的。
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你的实力要够厚,要能够等待这么长时间之后,再来收取回报。
但其实,不仅是内地的企业,而是全球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这么厚的实力,能够支持他们的经营者,去考虑未来长远的投资回报的。
对于绝大部分的企业来说,经营者是没有机会去做什么“战略决策”的。
这些企业大部分的时间,其实就是在进行一些短期的“战术决策”。寻求短期就能看得到的效益。
别说象陈兵这样,动辄来个十年的规划,就是三、五年的中期规划,其实很多企业都没有能力去规划的。
尤其是在电子产业领域,技术变化实在太快,而这种技术的高速发展,就使得市场情况也会,随之波动的非常剧烈。
很多时候,企业连三、五年之后的市场情况,都判断不清楚,更不要说去做什么决策了。
许多自传类书、复盘类的分析中,经常会提到成功者的战略决策多么的正确。
其实,很多时候,这些结论,都是事后才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当初真的有什么英明的决策。
在很多西方经济学的讨论中,为什么把“冒险精神”列为企业家精神里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因为,其实很多所谓的“英明决策”在事前的时候,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