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所在。
但其实很多人,还只是将EDA当成IC设计的工具软件,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对EDA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没有真正了解,EDA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EDA的核心地位,是随着半导体的产业分工演化,慢慢形成的。
早期的集成电路,内部电路设计图,还是由电子工程师手工来画的。
而晶体管集成度不断提升的需求,就使得EDA成为了IC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
早期的IC集成度低,还没有特别复杂,此时的EDA工具还被包含许多的CAD工具包之内。
但到了80年代,集成电路的复杂度,使得EDA逐渐从CAD领域中独立了出来,成为了一个更加专门的技术。
EDA技术真正的突破出现在1980年。
这一年,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发表,成为EDA发展的重要标志事件。
这篇论文提出了,通过编程语言来进行芯片设计的新思想,从而启发了VHDL和Verilog等工具的诞生。
使用编程语言进行芯片设计,进一步降低了芯片设计师工作的复杂程度,也成为了EDA商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随后几年,大量的EDA企业开始出现,并伴随IC产业的高速发展,不断壮大。
EDA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大量的EDA初创企业,其实只是能够提供其中的某一部分技术,这就对EDA行业提出了系统整合的需求。
90年代,三家公司最终从一众的EDA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EDA领域的领军企业,也凭借对各种技术的不断整合,成为了EDA行业的垄断性厂商。
这一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一直延续到陈兵重生之时,几乎瓜分EDA大部分的市场,而其他的EDA厂商,就只能在一些边角市场苟延残喘,很难再向这三家巨头发起挑战。
早期的EDA,只是为了提高IC工程师工作效率,而演化出来的辅助工具。
但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日趋复杂,EDA的重要性也就日趋提升。
当EDA完成各种分散的小技巧,小工具的整合工作之后,EDA工具就成为了IC设计、IC制造不可缺少的工具。
90年代,是IC产业进行产业化分工的重要时期,IC设计、IC制造逐渐分化成了上下游的产业关系,而连接这种上下游的各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