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一直以来,英豪的硬盘,主要由与迈拓的合资工厂在生产,迈拓对核心技术防范很严,英豪并未能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
陈兵也干脆仿造精锐主板的模式,让英豪麾下的硬盘研究团队独立创业,股权模式与精锐类似。
这家名为启明星的新硬盘公司,技术底蕴就差了不少,只能是买了一些基础的专利,从低端的硬盘重新做起。短期内,连进入英豪供应商序列的资格都没有。
精锐主板和启明星硬盘两家公司,是陈兵孵化创业公司的第一次尝试,也是陈兵在观察和学习经验的重要样本。
未来陈兵肯定还要孵化更多的创业公司出来。
电子产业的技术会越来越庞杂,分工也会越来越细。如果全部放在英豪的体系之内,会使得英豪的机构日益臃肿,就不可避免的染上那种僵化的大公司病。
与其要将所有的技术都握在自己手里,反而不如将其中比较独立的技术部分放出去,孵化成新的创业公司。
这些公司虽然不再是由陈兵完全掌控,却会受到陈兵的很大影响,成为陈兵的卫星公司,去帮助陈兵拓展技术和业务的边界。
而且,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一旦公司增速降低,其实员工的内部晋升空间就会狭窄起来,创业孵化其实也是,很有利于公司新旧血液循环的一种方式。
如此拆分之后,英豪计算机系统公司的研发团队,就被大幅度缩减了,除了保留了独立的主板研发能力之外,更多的是保留技术整合能力。
至于显卡、声卡这几个部件,暂时市场的分化还不够成熟,陈兵把他们保留在了计算机系统公司之内,等过几年市场需求成熟了,再继续拆分。
这次展会,英豪拆分出来的几个公司,都申请了独立的展台,陈兵也一直在关注,潜在客户对这些拆分出来的公司是什么态度。
拆分出的计算机配件公司,是最容易让客户接受的,这些配件,都是周边配件,不涉及核心技术,是否直接隶属于英豪集团麾下,其实那些客户并不很在意。
这种周边配件,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价格,只要价格够有竞争力,就会受到客户的欢迎。
甚至不少灯塔的计算机厂商,直接与配件公司讨论起了代工的可能。
英豪分拆出的这些公司,都是以设计和营销运营为主,自己并不会设立工厂,所有的生产功能都会放在英奇电子。
对此,那些潜在客户同样不会有任何的意见,他们不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