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运动场中为体育健儿们加油助威。
\n
尽管准备时间十分仓促,运动员们完全就是临时挑选出来的,刚果代表团的铁饼选手甚至就是大使本人,公民们还是十分高兴地观看着这些并不出彩的比赛,他们知道运动员水平不行,但只要有热闹看,只要有小吃买,他们就是十分幸福的。
\n
截止到1477年11月15日,奥运会已经进行过半,十五枚金牌已经诞生,中央行省凭借更加密集的人口和更加优秀的公民素质拿到了其中的五枚,全面领跑金牌榜,阿非利加行省和马其顿行省均为三枚,来自刚果王国的短跑代表队竟然击败了一众对手,为自己的国王夺取了一枚金牌,来自昔兰尼加行省的代表队则凭借一位东非黑人外援的帮助夺取了马拉松项目的金牌。
\n
还有一半的奖牌尚待夺取,奥运会的气氛更加火爆,爱琴海城市的商业贸易额度节节攀升,一些来自外地的公民往往还会顺便拜访各大圣地,这让原本还心存疑虑的宰相和牧首也感到了一丝欣慰。
\n
除了资本家和贵族的投资之外,奥林匹斯运动会的各项开支由皇室,政府和教会进行平摊,并不会向老百姓摊派税收,帝国正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加强国家向心力,提振公民消费热情,推广东罗马文化,如果真向老百姓要钱,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不会那么高了。
\n
除了做工精致的金银铜牌外,东罗马皇室还秉持一贯的商业化和文化扩张思路,为全体运动员准备了各种带有东罗马特色的礼品,比如丝绸衣物,羊毛衬衫,衣帽,琥珀挂坠,宝石项链……这些商品都带有鲜明的东罗马文化特色,得到了参赛运动员的一致好评,来自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运动员会将这些奖品带回家乡,直接促进文化殖民,间接扩大商品市场。
\n
奥运会的举办无疑给爱琴海各大城市的基础建设打上了一剂强心针,港口要扩建,道路要维修,旅馆要升级……水泥厂,采石场,建筑公司……一连串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n
君士坦丁堡拥有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最优良的基础设施,自然吸引了最多的流动人口,他们赞叹着狄奥多西城墙的恢弘大气,赞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