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自己的奴隶集中营,捕奴队和奴隶训练基地,为欣欣向荣的奴隶行会制定了严格的条款和行业规则,出产的奴隶得到了买家的一致好评。
\n
彼得出品,必是精品。
\n
他将少年时期的屈辱和家破人亡的愤怒通通发泄在穆斯林身上,以残忍的手段磨灭奴隶的心智,把他们变成只知服从而毫无思想的廉价劳动力。
\n
后来,彼得开始向政界进军,顺利当选为比林奇的议员,还帮助帝国政府与“灰衣主教”亚历山大进行沟通,成为1456年贝尔格莱德农民十字军的主要资助者之一,随后又在阿尔巴尼亚战争中协助东罗马帝国会见已经是采蒂涅主教的亚历山大,共同策划了采蒂涅的起义,赶走了当地的威尼斯人,让威尼斯元帅科莱奥尼不得不撤往达尔马提亚。
\n
得到高层人士的支持后,彼得自然步步高升,靠着自己的精明强干与毒辣眼光走上了人生巅峰。
\n
但是,令彼得感到悲伤的是,由于理念不合,主张以温和手段让穆斯林皈依的克里斯蒂安教士与他越走越远,直到临死都不愿见他最后一面。
\n
克里斯蒂安死后,彼得再度回到了那个曾给他带来庇护和尊重的小教堂,将克里斯蒂安教士的侄子收为教子,供他读神学院,出资两千个索利都斯,将小教堂翻修为苏尔特城最大的一所教堂,将其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大教堂。
\n
当时的东罗马帝国还没有得到如此庞大的贵金属来源,索利都斯可是相当值钱的。
\n
克里斯蒂安的死和年龄的增长让彼得的心态稍微温和了起来,他及时响应皇帝的号召,允许自己名下的奴隶通过真心改信而成为自由民,作为回报,他得到了进军黑海市场的特许状。
\n
当然,在这个宗教至上的时代,从小接受伊斯兰教育的穆斯林是很难真心改信的,伊斯兰信条已经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哪怕面对死亡的威胁,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在心底深处将对安拉的虔诚抛之脑后。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