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正当他们发愁时,得知消息的乌尔班主动请缨,带领加里波利炮兵学院的一些学生来到了这里,在这座高台上修建熔炉,制造模具,以狂热的态度坚定执行着以撒的命令,也完成着自己的理想。
\n
现有的钢材都是通过海路打包运来的,钢的熔点约为一千五百度,一般的木炭根本提供不了如此高的温度,但在获取焦炭技术后,两千三百度的高温足以支撑着计划的继续运转。
\n
这门巨炮的后坐力极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撒写信给工作人员,让他们试着用轨道和滚轮来承载火炮,缓解后坐力的同时,还能分摊压力。
\n
轨道运输也并非以撒独创,早在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用硬木和石料来建造轨道,最著名的莫过于穿越科林斯地峡的石质轨道和用于建造金字塔的木制轨道,直到今天,老祖宗的聪明才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n
以撒也没有过多干涉轨道的建造,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比如铺在轨道下的枕木,比如枕木下的碎石和沙砾。
\n
当然,这条短轨道依然不是后人熟知的列车轨道,主要由硬木构成,强度不够高,在巨炮的重压下,几乎就是一次性产品。
\n
原历史上,欧洲第一种具备开创性质的轨道出现于16世纪的英格兰与德意志,也是用木头作为主要材料,以撒只是将其提前了几十年。
\n
“陛下,差不多造完了,您提供的材料和构思都很好,我造得很顺心。”
\n
乌尔班兴高采烈地说道。
\n
“想当年,我们铸造火炮时,一切材料都得自己找,时间拖得很长,而现在,您国内的那群冶铁资本家们直接拥有了生产能力,想要什么只需下订单即可,再给我一个月,我还能多铸造两门一模一样的巨炮!”
\n
“呵呵,以后再说吧。”
\n
以撒笑了笑,摘下手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