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286章 为皇的驾临献上天火
\n
1470年夏末,寒冬未过多久,干旱紧随其后,本就干燥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再度遭灾,又一年的丰收化为泡影,又一群百姓无家可归。
\n
为了满足前线士兵们饥肠辘辘的口腹,奥斯曼帝国对民间百姓的压榨和剥削日趋严重,在穆罕默德二世的默许和高级官员的指示下,不少士兵闯进一个个乡村,抢劫金钱和粮食,以苏丹的名义大肆掠夺,所过之处,一片狼烟。
\n
自然灾害的影响尚可忍受,人为造就的饥荒忍无可忍,奥斯曼帝国内外交困,终于激起了遍及各地的叛乱和起义,不少突厥人打着复国的名号举起叛旗,要求恢复曾经的各大贝伊国,不少希腊裔高举鹰旗,要求回归祖国的怀抱。
\n
奥斯曼帝国的大军主要分布在城市中,起义和叛乱因此多位于乡村,这些穷苦的农民再也不愿接受战争和饥馑,逃出赖以生存的祖地,躲进深山和丛林,又在有心人的带领下形成一支支起义军,占山为王。
\n
然而,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军事力量太过薄弱,武器装备太过落后,军事战术等于没有,除了将本就混乱的奥斯曼帝国搅得更乱外,基本上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没有攻占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打赢任何一场围剿。
\n
在奥斯曼帝国的两百年大征服中,起义和叛乱早就是家常便饭,他们对此并不陌生,采取了从古往今都非常好用的“转移矛盾”法,将灾荒,征粮和战争全部怪罪到东罗马帝国和罗马遗民身上,号召突厥人团结起来,为安拉而战,为奥斯曼而战。
\n
接着,他们还拉拢分化各支义军,不少由穆斯林组成的义军很快倒戈,将农叉对准了和他们一样手握农叉的东正教农民,成为苏丹的走狗。
\n
在国内危急,外敌强逼的情况下,奥斯曼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主义迅速萌芽壮大,从民间到高层,每个人对把憎恨的眼光朝向了无辜的基督徒,屠刀已经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