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285章 比提尼亚大起义
\n
小亚细亚从来都不是一片平整的半岛,山脉起伏,沟壑纵横,人口主要聚集在河谷低地和沿海平原中。
\n
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和黑海南岸的比提尼亚平原便是此中之一,这里曾是东罗马帝国的比提尼亚行省,地势相对和缓,人口较为密集,工商业较为发达。
\n
广义上的比提尼亚地区涵盖了不少著名城市,尼西亚,尼科米底亚,卡尔西顿,阿帕米亚……
\n
这里离巴尔干半岛很近,仅有浅浅的一湾海峡,和君士坦丁堡,帖撒罗尼迦等巴尔干大城市之间交通快捷,来往方便,也是最晚脱离东罗马帝国掌控的地区之一。
\n
距离奥斯曼的崛起不过短短一百年时间,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将爱琴海东岸的希腊裔遗民同化干净,采用了较为温和而开明的管理模式,基督徒们提供更高的税赋,换取有限的自治权。
\n
穆罕默德二世退守安纳托利亚后,为了防止希腊裔遗民可能的叛乱,将逃过海峡的突厥难民安置在希腊裔聚集区,又迁来不少内陆突厥人,试图以此改变当地的民族成分,稳固自身统治。
\n
后来,以西班牙和东罗马为主的欧洲国家针对希伯来人的迫害和驱逐愈演愈烈,不少希伯来人寻求奥斯曼苏丹的庇护,穆罕默德二世来者不拒,同样将他们安插在传统的希腊裔聚集区。
\n
单论对希伯来人的包容程度,奥斯曼帝国冠绝整个地中海世界,他们对希伯来人的忍让和欢迎程度比威尼斯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奥斯曼的鼎盛时期,不少希伯来人逃往苏丹在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的各大城市,除了手工业和商业外,他们还会为突厥贵人们耕种田地,充当佃农。
\n
当奥斯曼国力昌盛时,百姓们的生活水平都还算不错,虽然算不上各得其所,但也和睦安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