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坦丁堡之战后的财政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宗教矛盾,底层的老百姓或许对东罗马帝国有些念想,但那些在米勒特制度中得到利益的正教官僚和正教神父可舍不得自己满满当当的口袋。
\n
但是,随着欧洲领地的丢失,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异教异文化人口大为减少,米勒特制度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官僚教士和包税人的利益原封不动,但最底层的农民和市民却遭到了更加严苛的剥削和监视。
\n
大土耳其战争爆发后,粮草匮乏的奥斯曼帝国将主意打到了爱琴海东岸的希腊正教徒身上,开始着手强征粮食,强征劳力,修建隔离区,纵容士兵抢劫希腊裔村庄,完全违背了曾经的诺言,撕毁了曾经的契约。
\n
截止到现在,亚美尼亚米勒特已经随着卡拉曼和拉马赞的战乱不复存在,东正教米勒特也名存实亡,完全沦为奥斯曼苏丹和突厥贵族们剥削正教徒的统治工具。
\n
至于希伯来教米勒特,他们坚定地与奥斯曼苏丹站在一起,坚定地反对东罗马帝国的进攻,誓死守卫整个地中海世界唯一愿意给予他们最大自由权的国家。
\n
多利亚纳村北,一位教士骑着驴子,缓缓走在乡间小道上,他的着装十分怪异,披着朴素的黑色教袍,胸前挂着寻常的金属十字架,腰间则是一柄钉头锤。
\n
他叫热罗尼莫,从十五年前接替父亲的职位,担任多利亚村的本堂神父,也算是米勒特制度下的底层统治者,拥有村中的小教堂和教堂外的几片田地。
\n
多利亚村的村民们都知道,热罗尼莫神父是个好人,一直周旋在突厥统治者和正教百姓中间,为百姓们保下了一小片独属于基督徒的净土。
\n
热罗尼莫是个虔诚的神父,从小熟读《圣经》,也一直以《圣经》中的各项准则来要求自己,笃行正义,惩恶扬善,将田地里的产出分给家境困难的村民,自愿为村民的孩子们提供神学教育和文化启蒙。
\n
当然,尽管上层教士的腐化现象十分严重,像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