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期间,奥斯曼的机动部队就能获得充足的时间完成集结和整编,可以在守军的配合下,将立足未稳的东罗马军队推下海面。
\n
至于同样逼仄却更加狭长的达达尼尔海峡,这里的海流更加湍急,在地方要塞严防死守的情况下,持续骚扰尚可,大规模登陆却无异于自寻死路。
\n
当然,奥斯曼土耳其的西部海岸线实在漫长,除了这两条海峡外,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其他海域宁静而和缓,不少地方依旧具备施行大规模登陆的潜质,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必须分散防守。
\n
从来都没有毫无漏洞的堡垒,堡垒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将大规模登陆的困难程度提到最高,从而用远少于对方的机动兵力完成整片海岸的防守,实现“以一防十”。
\n
夏季到来后,东罗马帝国的登陆计划正式开始,十多万的大军分别集结在君士坦丁堡,加里波利和莱姆诺斯岛,一百多艘各式舰船也分别驻扎在各处港口,持续不断地对奥斯曼海岸进行骚扰。
\n
大型战舰分做几批,轮番上阵,对爱琴海壁垒的各座重要城堡进行轰击和封锁,拖住他们的兵力,消磨他们的军心,击垮他们的精神。
\n
其余的小型战舰则避开了这些设有岸防火炮的大型要塞,时不时在海岸各处进行小规模入侵,从他们从不深入内陆,一直活跃在海岸周边,敌人一来就立马坐船逃跑,敌人不来就原地扎寨,持续增兵,直到对方忍无可忍。
\n
在接连数月的频繁袭扰中,奥斯曼的军队渐渐展露疲惫之态,四处救火的感觉十分难受,军需不足的感觉更难受,东线战场的一边倒局势和高原部落的劫掠袭击更是让他们意志消沉,赶赴战场的速度越来越慢,也不再像开战之初那样对登上海岸的小股部队誓死追杀,开始转为驱赶,漠然注视着他们爬上舰船。
\n
他们就待在岸边,反正也追不上,反正也杀不完,还不如省点力气,也好少吃几顿粮草。
\n
与之相对,由于东罗马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