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挑水种地,猪马牛羊在倒塌的石像边啃食青草。
\n
然而,卡尔西顿村却是东罗马帝国最晚丢失的领土之一,东罗马皇帝直到1453年还保留着卡尔西顿村的税收权,这里的民众依旧属于古老的罗马。
\n
十七年前的君士坦丁堡之战前夕,以撒曾下令将除了君士坦丁堡和伯罗奔尼撒之外的零散领地全部放弃,将残存的人民迁往君士坦丁堡保护起来,避免他们遭到奥斯曼人的攻击,卡尔西顿也正式荒废了下来。
\n
后来,奥斯曼帝国丢失巴尔干,许多突厥人从巴尔干逃往安纳托利亚,不少人都被穆罕默德二世安置在卡尔西顿和安纳托利亚堡垒旁边,让这些心怀仇恨的人民为他铸起第一道防线。
\n
由于卡尔西顿的地理位置着实算不上多好,爱琴海壁垒计划中,不远处的安纳托利亚要塞得到了大量资源,卡尔西顿却仅仅建起了一座规模不大的木制堡垒,连火炮都没有配备。
\n
从某种方面来说,奥斯曼帝国的决策无可厚非,海岸线那么漫长,经费就那么多,他们不可能把每一片海岸都安上大炮。
\n
而且,卡尔西顿着实不是什么理想的登陆地点,这里的沿岸低地较为狭窄,海流较为湍急,登陆大军很难在同一地点抢滩登陆,很可能会被海流冲到四面八方。
\n
况且,安纳托利亚要塞就在北面,要塞周边还驻扎着不少军队,骑兵们每天都会在海岸边例行巡逻,一旦发现敌军的踪迹,要塞周边的机动部队很快就能赶到这里,将零散敌人迅速消灭。
\n
实际上,博斯普鲁斯海峡虽然短小而狭窄,但这里的海流并不平静,最适合登陆的区域就是割喉堡和安纳托利亚堡垒之间的一小段海域,最适合建造临时浮桥的地方也是这两座堡垒连成的直线。
\n
在其他地方,就算东罗马帝国抢滩成功,也绕不开坚固的安纳托利亚堡垒,必须将其完全拿下,才可以将大量士兵和各式重武器通过浮桥运往亚洲。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