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是其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此期间,他专注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深入研究继电保护及相关知识。
他没有追随主流的行波保护研究,而是独辟蹊径,针对国内超高压线路保护实际需要和国外保护缺陷,完成了“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的研究,其毕业论文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了他的科研创新能力,让他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为其日后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如“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原理”等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使他能够站在继电保护技术前沿,为推动我国电力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院士从业之路
1970年—1976年,沈国荣担任水电部南京水利电力仪表厂厂长。
1982年,沈国荣担任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
1995年,沈国荣担任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年,沈国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沈国荣院士的从业经历对其成为院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沈国荣在担任水电部南京水利电力仪表厂厂长期间,他深入电力设备生产一线,切实体会到继电保护装置生产调试的复杂性及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这促使他萌生了攻克相关技术难题的想法,为其日后专注于继电保护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让他能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科研方向,致力于解决电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沈国荣担任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在此期间,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电力行业前沿技术和科研资源,能统筹协调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开展研究。他研制出的SBT-I型失步解列装置,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这不仅提升了他在继电保护领域的学术地位,也锻炼了他的科研管理能力,为其后续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积累了经验。
沈国荣担任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带领团队将“工频变化量原理”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市场的垄断。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西电东送”、三峡输变电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他也成功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科技产业化体系,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电力科技进步和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