铳余把,神箭枝,大炮800个。”
也就是说,明朝的损失是自上而下,重臣几乎尽数战死,军队武备也丧失殆尽。
谁家坑皇帝,是以身作局,同归于尽的?
图什么?
又没有什么实际利益,还没有身后名,那些文官脑子抽了,才会这么去“坑”皇帝!
于谦能站出来,正是因为他不是兵部老大,只是兵部侍郎,所以没有随军,这才活了下来。
而满朝百官也被瓦剌吓破了胆,有人挺身而出,主持大局,那自然是都愿意听的。
赢了皆大欢喜,输了于谦背锅!
……
朱高炽找了处空位盘膝而坐,样子倒也洒脱得很,不像是大明的皇帝,反而更像一位无辜入狱的“中正直臣。”
……就是苦了刚回来的朱瞻基。
朱瞻基还以为父皇郑重其事,要交给自己什么要事呢。
结果,却是要他以太子身份去监国,一如朱高炽前二十年做的那样。
要不然,朱高炽哪能如此放心的入狱,来跟林先生“彻夜畅谈,抵足而眠”呢?
至于皇帝、太子之间的权力斗争,父慈子孝……
在大明的其他皇帝身上可能会出现,但这对父子却是不太可能。
不是说亲情关系如何,而是朱高炽早就以太子身份,代皇帝实权监国二十余年,满朝文武几乎都是朱高炽的班底,除了没有皇帝头衔,其权势已是与正牌皇帝差不太多了。
可以说,幸好太子从始至终都是朱高炽,也幸好永乐大帝病逝在了榆木川,临终托孤让朱高炽继位。
否则,真要是换太子的话。
永乐大帝就算能打得过儿子,大明也得狠狠被放两管血。
有句笑话怎么说的来着……
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说要造反,朱棣就提着马鞭过去抽他们,但要是朱高炽说要造反,那朱棣就得拉着儿子的手说:“太子不可胡说!”
为什么?
因为人家真有造反的底气!
此刻,朱高炽盘膝落座,就坐在了杨荣的身旁。
杨荣难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还是与有荣焉,能跟皇帝一同入狱,还席地而坐,与林先生这位国之良才共议“国事”。
这少说也能在后世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人好名嘛!
林煜倒是不知杨荣在想什么,他还在细细品尝今日的“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