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说,真的要做的话,尤其是实业,那不是屁股一拍就能做成的。
有时候国企的成本就是比私企要高,这不是浪费不浪费的原因,而是国企就是有它的责任在。
就像秦药,现在整个集团干部加职工已经超两万人了,这其中,干部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整个集团总部拢共也才四百多人,相比起其他很多大型企业来说,这点搞行政的算个屁啊。
秦药如果想进一步控制成本,非常简单,上自动化流水线就成,都不用上最先进的,普通的就可以,那样的话,最少能裁员三分之一的一线工人,全集团每年可以节省出来近亿元的人力成本。
问题是,被裁掉的那些工人怎么办?把他们推到社会上以后,社会上能不能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让他们有口饭吃。
所以,这些年不少人在报纸上,在媒体上大放厥词,激昂慷慨,对着秦药指手画脚,说应该这样做,能节省成本,应该采购那个自动化流水线,能节省成本,说秦药的领导根本不懂经营企业,浪费国家的钱。
这些人说他们的,秦药这些年该怎么做依旧怎么做,省里、上边,不管哪级领导都不会说什么。
自动化流水线好采购,成本控制谁不懂啊,可裁出去的几千名职工他们怎么办,他们就代表了几千个家庭,涉及人员几万,这些人被裁了以后怎么生活?
其实也就真亏了没有什么研发费用的投入,如果像国外那些制药企业,每年都扔几十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进来,还不一定能搞出什么有用的东西,秦药如果跟它们一样,呵呵,恐怕早就破产了。
这就是上边一直特别优待李唐的原因,够资格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那百分之十六的股份,看似很多,但根本不足以体现出他的重要性,因为原本人家可以拿到的更多。
所以,他享受的待遇,他的行政级别一提再提,为的就是给他补偿。
……
话题扯远了,柳小强的话让李唐沉默了一会儿,抽了两口烟后,他问道:“你是怎么考虑的?”
“根据现在各厂的产能以及订单来看,也是到了通过扩建来进一步扩大产能的时候了。
但现在还有个问题摆在前面,那就是咱们这些药厂建设的都比较早,当年几乎都是在城市边缘。
可这两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按照各地的规划来看,除了延市的七厂和康市的九厂之外,其他八家厂子都牵扯到搬迁问题。
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