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道地”二字。
\n
“道”是古代华夏相当于现代省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n
“地”是指地理,地带,地形,地貌。
\n
中药开始讲究产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n
《神农本草经》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
\n
南北朝时候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n
到了唐朝的时候,对药材的认识和应用更加深入,《新修本草》强调了药材的产地差异。
\n
明清时期,“道地药材”的专用数据正式出现在本草和文学作品中。
\n
明朝官修本草的《本草品汇精要》中,每种药物名下都列举了“道地”的条目,介绍该药的产地,强调道地的重要性。
\n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药在不同生长环境里,体现出来的药性,也有很大不同。
\n
比如东北的人参种到海南,就能长得像是萝卜一样粗壮,但是药用价值几乎就没了。
\n
这就像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n
北方的黄芪移植到长江沿岸,原本扎根向下的黄芪就会长成鸡爪状。
\n
其次除了生长的地域,采摘的时间也有讲究。
\n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采摘时节不正确,药材品质也会严重下滑。
\n
比如杭白菊和三七的生长期是五到六年,提前采摘药性就会大失。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