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北京市的南城和北部发展不同步,被称为“阴阳脸”城市。
\n
南城的概念,是指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宣武门这“前三门”往南的区域。
\n
据史料记载,南城早在元代就已形成了较为繁华的商业区。明永乐年间,从南京迁来的商户达.7万之众。到清代,南城已经形成一个“集商业、娱乐和汉人士大夫文化为一体的独特城区”。
\n
但随着清末国力衰微,战乱频仍,南城与整个北京城一并滑落。民国时期的北平政府也曾有过重振计划,但198年建都南京,这个计划便成了一个肥皂泡。
\n
195后,北京历经数次区划调整,崇文、宣武,丰台以及后来并入的大兴、房山,形成了今天的北京南城地区。
\n
公开数据显示,008年,原崇文、宣武两区的gdp不及东城和西城的1/5,丰台不及海淀和朝阳的1/40,南城人均gdp不到北城的一半,仅为北城的46%。
\n
有人说南城处于“下风下水”,自然条件和百姓居住心理,都有着天然的区位劣势。
\n
也有人说南城的现状比较破碎,铁路、物流、车站、码头等不可移动本体多,整体规划难度大。
\n
就投资规律而言,资本必然流向发达地区,而且资本越扎堆儿产生的效益越大。因此,南城的开发要逆着这个规律走,其难度可想而知。
\n
南城的人口结构复杂、产业层次低下,是其发展滞后的后天原因。资料显示,南城的暂住人口超过总人口数40%,普遍存在受教育水平低的问题。高中以上学历人口仅占18%,“低保”和失业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南城实际上就是“没有户籍的人口的聚集区”。
\n
据说南城历史上也不是精英人群的聚集区。史料记载,居住在南城的“土著人口”,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