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安走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他脸上带着一丝探究和不易察觉的笑意,目光锐利地扫过实验室里这迥异于往常的景象:工位上明目张胆的网文阅读器、白板上贴满的小说段落与公式推导的混搭、还有空气中那股混杂着咖啡因、臭氧和某种名为“狂热灵感”的独特气息。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霍桑身上,以及他手中那本显眼的打印稿。
“霍桑,”宋安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实验室的背景噪音,让周明下意识地藏了藏平板,艾米也暂停了有声书,“看来,‘网文灵感库’计划…进展得相当…深入?”他特意在“深入”二字上加了点微妙的语气,目光扫过那些熬夜奋战的黑眼圈。
霍桑闻声转过身,看到宋安,非但没有丝毫被抓到“不务正业”的窘迫,眼中反而爆发出灼热的光彩,像是找到了最理想的分享对象。他大步迎上去,扬了扬手中的打印稿:“宋总!您来得正好!这简直是…是一场认知革命!”
宋安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位首席科学家,几个月前还对自己推荐的网文嗤之以鼻,如今却像找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哦?革命?看来成果斐然?上次你提到初步的算法优化有进展。
现在,关于你那个更大胆的设想——直接向‘深蓝’智能体投喂这些网文,作为其学习和创造力的‘养料’,可行性评估如何了?”他直接切入主题,这也是他此行的核心目的。
霍桑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不是可行!宋总,是极其必要且优势巨大!这可能是我们突破现有AI创造力天花板的关键钥匙!”
他快步走到中央控制台前,手指在光屏上飞快操作。巨大的主屏幕亮起,分成数个区域。左侧是“深蓝”智能体基于传统科学文献和结构化数据生成的解决方案,严谨但略显刻板;右侧则是它“阅读”了大量网文(尤其是《山海经生物工程》、《星际机甲:混沌引擎》、《水墨修真》等)后生成的方案草稿。
“看这里,”霍桑指着右侧屏幕上一个结构异常复杂、却又带着奇异美感的分子模型,“这是陈薇团队受《山海经生物工程》启发,让‘深蓝’模拟生成的跨物种基因编辑初步构想。灵感直接来源于书中对‘烛龙’这种传说生物‘视瞑晦明’能力的‘伪科学’解释——通过调控特定光敏蛋白和神经信号通路的耦合。虽然细节需要大量实验验证,但这个思路本身,突破了传统基因编辑的线性思维,引入了多维调控的概念!这完全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