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沉重的镣铐,每一步挪动都伴随着监管审计的沙沙声——联合督查组的办公室就设在楼下,那无形的压力如同实质。
办公室门被无声地推开,首席财务官脚步轻得像猫,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徐总,”他声音压得极低,“Pre-IPO路演的第一批潜在基石投资者名单初步筛选出来了。
主要是几家大型国有背景的产业基金和一些长期价值投资的海外养老基金,他们对‘后监管时代平台价值重构’的故事……有一定兴趣,但估值预期非常保守。”
“保守?”徐为正没有回头,声音透过玻璃传来,带着一丝金属摩擦般的冷硬,“有多保守?”
“比我们内部最悲观的底线模型……还要再低25%左右。”财务官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徐为正沉默了片刻,窗外的天光似乎更暗了些。“知道了。底线就是底线,不能再退。讲好‘合规’和‘民生’的故事,尤其是那五万个岗位的‘真实落地’,这是核心卖点。包装要扎实,数据要经得起扒。”他顿了顿,补充道,
“技术剥离那边,官方指定机构的人明天进驻,流程配合好,姿态要低,但核心交接点必须是我们的人把关。”
“是,徐总。”财务官默默退了出去,门轻轻合拢,室内再次陷入死寂。徐为正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桌面上那份印着鲜红国徽图样的《最终处理决定》副本。
他伸出手指,指尖在“188亿元”那个冰冷的数字上重重划过,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指印。那目光深处,疲惫如浓雾弥漫,但浓雾之下,却并非绝望的深渊,而是一种被强行压抑、在寒冰下奔突的熔岩——一种不甘蛰伏的、等待破土而出的灼热。
上市,是止血,更是卧薪尝胆。他需要一个新的战场,一个能让资本重新看到每团价值的故事。而眼下,唯有低头,隐忍。
很快,宋安家中。
宋安坐在宽大的单人沙发里,并未看向刚刚坐下的徐为正。室内只有上好的龙井氤氲出的清香,和一种无形的、令人呼吸微窒的压力。
“元气大伤?”宋安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小锤敲在冰面上,清晰冷冽,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击着光亮的红木桌面。笃,笃,笃。每一下,都像敲在紧绷的神经末梢上。
徐为正端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背脊挺直如标枪,双手平放在膝盖上。他迎着那无形的压力,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丝毫波澜:“伤的是皮肉,宋总。血确实流了不少,骨头也震得发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