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一样,把握好调料的用量,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针灸的时候也是,进针的深度、力度,还有留针的时间,都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既把浑浊的气排出去,又不会让身体的气消耗过度。”
黄帝听得眼睛都瞪大了,赶紧问:“岐伯啊,你说这针灸的手法和穴位的选择,有没有啥具体的标准呀?我还是有点迷糊。”
岐伯笑着说:“黄帝呀,这标准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血清气浊的程度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对于身体比较强壮的人,针灸的时候手法可以稍微重一点,进针可以深那么一点点,留针时间也可以稍微长一点。但也不能太过分,还是得在安全的范围内。这就好比一辆大卡车,能装的货物多一些,可以稍微多装一点。
要是身体比较虚弱的人,那手法就得轻得多啦,进针要浅,留针时间也要短。就像一辆小推车,装不了太多东西,你要是装太多,小推车可能就被压坏了。
穴位的选择呢,除了刚才说的膻中穴、合谷穴,还得看具体症状。要是这个人还伴有脾胃不好,肚子胀胀的,那可以再加上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足三里穴就像脾胃的‘好朋友’,能帮助脾胃把浊气排出去,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要是这个人还有点胸闷,呼吸不太顺畅,那就可以再选内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能调节心脏和胸部的气机,把那里的浊气清理掉。
咱们得像个聪明的裁缝,根据每个人身体的‘尺寸’,也就是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手法,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喜欢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