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咱们再来聊聊肾经。肾经啊,它可是人体的“能量库”,藏着咱们的先天之本。要想泻火,咱们也得挑几个关键的穴位。
1. 复溜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作用:这个穴位啊,可是肾经的“母穴”,也就是能生肾水、补肾气的穴位。但咱们今天要的是泻火,所以扎它的时候手法得轻点、频率快点,这样就能达到泻火的效果了。而且啊,这个穴位还能治水肿、盗汗啥的,简直就是个“多面手”。
2. 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这个穴位啊,可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经气血的发源地。虽然它主要是补肾气的,但咱们要是用泻法扎它,也能达到泻火的效果。而且啊,这个穴位还能治失眠、健忘啥的,对于经常“脑回路短路”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个“救星”。
3.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作用:这个穴位啊,可是肾经的“井穴”,也就是肾经气血的出口。扎了它,就像给肾经开了个“泄洪闸”,火气立马就泻出去了。而且啊,这个穴位还能治头晕、咽痛啥的,对于经常“上火”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个“灭火器”。
好了,说到这儿,咱们已经把膀胱经和肾经上的关键穴位都讲了一遍。但岐伯大神医可没只说这么几个穴位哦。他老人家还说了:“要想效果好,还得看手法和时机。”
手法嘛,那就是针灸师的看家本领了。不同的穴位、不同的病症,手法都不一样。有的得深刺、有的得浅刺、有的得快速捻转、有的得慢慢提插……总之啊,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时机呢,也很重要。就像咱们吃饭一样,得按时按点才行。针灸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体质,针灸的最佳时机都不一样。有的得在早上扎、有的得在晚上扎、有的得在饭前扎、有的得在饭后扎……所以啊,要想针灸效果好,还得找个靠谱的针灸师才行。”
黄帝突发奇想,对着岐伯来了句:“岐伯啊,你说这人为啥有时候会冷得直打哆嗦呢?这到底是哪路神仙在作怪啊?”岐伯一听,嘿嘿一笑,心里想:这黄帝陛下又开始琢磨人体奥秘了。于是,岐伯慢悠悠地说:“陛下啊,这可不是什么神仙作怪,而是寒气悄悄溜进了咱们的皮肤里。阴气一多,阳气就少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