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咱们就得赶紧采取措施,比如上面提到的针灸大敦穴,或者喝点逍遥散,帮肝脏将军解解压,让它重新变回那个从容不迫、智勇双全的统帅。
岐伯又开始传授秘籍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这话咋一听,还以为是在说朝廷里的大臣呢,其实岐伯大神是在讲咱们身体里的胆器官。胆啊,就像是朝廷里的“纪委书记”,公正无私,一切判断、决策都得靠它。要是胆不好,嘿,那你做起决定来可就犹豫不决,跟个墙头草似的了。
岐伯接着说:“可刺足少阳之源。”哎呀,这可是个治疗胆病的高招啊!足少阳,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神秘武功,其实就是咱们脚上的穴位——足少阳胆经的源头,也就是“丘墟穴”。想象一下,你正被胆病折磨得苦不堪言,突然,一位大侠(针灸师)出现,轻轻一针扎在你的“丘墟穴”上,嗖的一下,病痛就烟消云散了,是不是觉得特别带劲?
接下来,岐伯又提到了“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啊,这可不是什么官名,而是咱们胸口的一块宝地,中医里管它叫“气海”,是心情的调节器。要是膻中不畅,嘿嘿,那你可就笑不出来了,整天愁眉苦脸的,跟个苦瓜似的。所以啊,保持膻中通畅,才是快乐生活的秘诀哦!
岐伯又说:“可刺心包络所流。”哈哈,这又是啥高招?心包络啊,就像是心脏的小秘书,帮心脏处理各种事务。要是心包络出了问题,心脏可就得受累了。这时候,咱们的针灸大侠又来了,一针扎在“心包经”的“劳宫穴”上,嘿,心脏立马就舒服多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就像是吃了颗开心果似的。
岐伯又说啦:“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这话听着就挺有范儿,咱们来给它加点料。
首先,“脾为谏议之官”,这话咋理解呢?想象一下,脾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纪检委书记,或者说是那个总爱给你提意见的好朋友。你干啥事儿,它都得插一脚,告诉你这样不对,那样才好。为啥?因为它“知周出焉”,就是说,脾这家伙聪明着呢,啥都知道,四面八方的事儿它都门儿清。所以啊,一旦你身体有啥不对劲,脾第一个跳出来说:“嘿,哥们儿,你得注意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么,“可刺脾之源”呢?这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在古代中医里,针灸可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艺术活。这里的“刺脾之源”,并不是说直接拿针去扎脾(脾可是个娇贵的宝宝,轻易动不得),而是指刺激与脾相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