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忙收拾残部突围撤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晃听得目瞪口呆,又反复确认,最终才搞清楚:原来是敌军的板楯蛮援军,翻山越岭而来,居然跑得比他沿着汉水河谷行军还快!
众所周知,汉水在秦岭之间的那段河谷,确实是蜿蜒曲折,崎岖难行。
地图上看着直线距离一百多里,实际上沿着河谷歪七扭八,走上三百里路程都是有可能的。
这时候,如果有一支敌军,能避免走很多弯路,遇到能抄捷径的地方直接翻山走直线,那确实有可能快很多。
只不过,王平派来的那些板楯蛮援军,总兵力毕竟不够,所以不敢孤军拦截徐晃的主力。
但是,在不经过汉水堵水河口的前提下,直接抄近路去奇袭围房陵的曹军偏师的后路,却是完全做得到的。
所以,徐晃不得不又付出了一次五千人的军队被打败、折损近两千人的代价。
而那些板楯蛮援军,在击退了徐晃派去围房陵的偏师后,也顺势进入了房陵县城,直接转为房陵城的守军。
如果徐晃再想进攻房陵,有了这些板楯蛮生力军协防守城,不可能轻易攻下的。
如果徐晃选择无视他们,将来再孤军深入攻上庸,那这些板楯蛮就更开心了——
以他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机动性,徐晃主力一去上游,他们立刻就可以在下游遍地开花。
断徐晃后路,劫徐晃粮道,怎么舒服怎么来。
所以,上庸之战打到了这一步,徐晃也清楚,除非自己再得到大规模的生力军增援,否则已经不可能短期内取得决定性战果了。
丞相那边,虽然还有不少生力军预备队,但时间已经不许曹军再三心二意。
之前曹仁将军让他在侧翼发力搞定上庸,那是想趁着刘备军的关羽还没抵达、曹军总兵力有明显优势,先捞点好处。同时也是逼迫敌军救援、应战,为己方制造战机。
现在,前后拉扯浪费了这些时间,关羽也马上要到了,曹操哪里还会在这些癣疥之疾的小地方浪费兵力?
上庸之战,也算是就此无疾而终了。
“也罢,上庸之地,已经不可能在数月之内夺取了。收缩兵力,撤回筑阳、郧县一带,等候曹将军另行调遣吧。”
想明白这些道理后,徐晃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也借机向麾下诸部将、幕吏宣布了这个计划。
部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