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趁这个时间差把随县章陵县围了,一来稍挫蔡瑁羽翼,二来也是确保我军汉水粮道绝对安全。”
这个设想,着实让刘备觉得不可思议:“贾诩会相信这种理由?蔡瑁本人都未必敢跟我军的水军交战,何况是蔡瑁手下的无名下将?说那两个县的驻军威胁到我们的粮道,这也未免太……”
诸葛瑾却不这么认为,他知道刘备这是对水军水战的逻辑了解不够深刻,所以立刻指着地图说:
“这其实一点也不匪夷所思——主公请看,我此前部署的巡江水军,主要是在宜城以北,断绝北边上游的蔡瑁战船通过。但是在宜城至武昌之间的六百多里汉水河面上,我其实并没有安排战船全程巡逻。
这一点,贾诩如果派人刺探了,也绝对能知道确实如此。这既可以解释为我军疏忽了,也能解释为是我军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丁点风险,去花那么大代价、六百里全程巡江。
而章陵县和随县的蔡瑁水军,虽然孱弱不堪,但他们利用我们疏于防备、在粮船队经过时,突然从汉水北岸的支流河口杀出,进入汉水,烧劫了我们一些粮船,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只要我军立刻展开报复,比如把这两县的水军全部扼杀,甚至是直接围城攻城,贾诩便能信上七八分了——更妙的是,只要我们围了这二县,那么贾诩就无处求证这二县的水军此前到底有没有烧劫我军粮船了。
因为贾诩的细作,或许擅长翻山,能翻越桐柏山余脉抵达章陵。但只要我们把城池团团围住,他的细作总不能翻越围城营垒吧?如此内外隔绝,一切往事也就死无对证了。”
诸葛瑾如此一番细致解释,刘备才豁然开朗,仔细一想貌似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管那两个县的蔡瑁余孽,之前有没有威胁刘备军的汉水航道,只要刘备军实打实把城一围,那就必然让人觉得事态严重。
而且,只要刘备分兵去东线围城,那他在西线和中线的兵力必然变弱。
如果都这么给机会了,曹仁还不上,那曹仁还是人吗?他如何服众?
刘备最终拍板:“此计甚妙!就按先生所言,即日分兵一万,去汉北,分别包围章陵和随县。同时在宜城以北的汉水上,加强战舰巡逻,不让蔡瑁救援这两县!如此,孤就不信贾诩还不信!”
……
刘备拍板后,这招补充后招,也终于使了出来。
刘备军在中线的宜城等地,又抽调了近万人的部队,北渡汉水,突然对深陷桐柏山区的章陵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