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精神一振,连忙细细追问:
“方才子瑜便说,曹仁已站稳脚跟,我军眼下一味求快已经无益。但我军不用求快,为何会反过来导致曹仁必须求快呢?曹仁不也能与我们一直相持消耗么?”
诸葛瑾:“一般来说,曹仁确实也可以与我们相持,但曹军相比于我军,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我军此前受益州之战的拖累,兵力难以集中。
所以在开战后的第一个月,我们的兵力明显劣势,下个月云长赶到后,我军在前线的兵力,便能突破十万。等将来益州的兵马也调来,总数相比于曹军也就没什么劣势了。
曹操好不容易抓住了我军分兵而他们提前集结的机会,又岂会不趁这段时间差、尽快扩大战果?如今曹仁刚到襄阳不久,他还不急,那是因为他要确保在襄阳站稳脚跟、肃清不服。
等再过几天,如果我军能顺利把云长、乃至益州援军可能赶到战场的时间,故意泄露给曹仁,那曹仁肯定会重新急切起来的。
到时候,无论是荆北战场的西侧,还是中线,曹仁都有可能加强、加快动作。而我军就正好在荆北战场的西侧和中线,设计削弱曹仁。
至于东侧,也就是章陵郡位于汉水以北桐柏山区的那些县,曹仁应该是不敢动的。我们也不用急着动,但也可以作为一颗伏子。具体怎么用,我现在还想不到,需要后续随机应变。”
诸葛瑾这番话,也算是高屋建瓴,率先从战略层面的高度,把刘备脑中的一个观念,给扭转了过来:
之前的十几天里,刘备阵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示强”。
当时刘表被蔡瑁所害,事发仓促。刘备要尽快多接收刘表的遗产,那当然要示强。
哪怕当时只有一万骑兵能最快速度赶到章陵郡,刘备也要假装有三五万神兵天降似的,这样才能吓住骑墙派,让那些摇摆的人果断投刘而非投曹。
如果当时虚张声势展示肌肉不够彻底,说不定胆子小的刘表故吏直接就跑了。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瓜分地盘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做完了。荆北五郡,多少归曹操,多少归刘备,已经跑马圈地圈光了。后续再没有靠威慑白捡的筹码。
这时候“示强”也就没多大用了。
或者说,虽然还有一点点用,但这点点小用,相比于“示弱”所能起到的诱敌冒进的作用,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这时候,就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从示强转为示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