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梅英卫点点头:“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陈成咂咂嘴,感觉不大对味:平鸿轩的诗,听起来怎么感觉似曾相识的样子?
擦!
这特么不就是杜牧的《赠别》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在太和九年(835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某位幼年歌伎分别时所作,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一二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以花喻人,娇小秀美——历来是广受传颂的名句。
二人的口气参差仿佛,一开口就是老色批了!
不过相比老色批平鸿轩的“春风桃李”,老色批杜牧的“豆蔻梢头”不知道高哪里去了!
平鸿轩道德有问题,诗也不咋滴!
因为心中对这个人有恶感,陈成对平鸿轩的诗评价也十分低下,不把他摆在“大诗师”的位置上尊敬。
可是也不想想,人家写的都有几分杜牧这种老色批的风采了,当真就有那么差吗?(杜牧:有那么差。老子的诗可是“十年一觉扬州梦”,然后才“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平xx是谁?能跟我比?)
陈成借着杜牧打击完了平鸿轩,又对梅英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说法看不顺眼起来。
君子好逑?
我看是淫棍一流吧!
梅窦二人却没看出陈成的不爽,继续说道:“但是当时顾忌仙姑之女年龄尚稚,那天也不是恰当的场合,鸿轩终究还是没好意思向仙姑开口求亲。事后打探到仙姑之女尚未许人家,便思量着等姑娘家长成之后,再做求亲。在那之后,虽然平兄已到婚配年龄,求亲的人也踏破了门槛,可他终究还是不为所动。只是没曾想——”
梅窦二人笑道:“他还没有向刘仙姑开口,刘仙姑倒先向我们发出了‘比诗招亲’的邀请函了。”
听到这里,陈成虽然仍然为梅窦二人“乐见其成”的语气不爽,却不觉松了一口气:
搞了半天,平鸿轩不就是翻版的莫炎或者莫元,一厢情愿嘛!
级别是大诗师,可还是一厢情愿啊!
既没有得到刘仙姑的青睐,也没有获得天仙姐姐的芳心暗许,那你作出这种“胸有成竹,收入囊中”的样子,算什么嘛?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