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从得到任命,他满心想着就是到了日本之后,他该怎么大展拳脚,把接手过来的两家中餐厅怎么按照真正的国际化标准进行调整和管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着如何在短期内,让经营数据再上一个台阶,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不过真等来了日本之后,他可没想到,在接手之前的几个月过渡期里,真正感到大开眼界的反而是他自己。
坦白说,宁卫民为坛宫饭庄制定经营策略和经营模式,完全有别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中餐厅。
其核心竞争力,绝不是找个可靠的厨师长,装修豪华一点,服务要求严格一点这么简单的。
他打造的坛宫饭庄那是完完全以华夏文化为基础,以京城宫廷菜为噱头的主题餐厅。
要手艺有手艺,要格调有格调,要玩的有玩儿的,要看头儿有看头儿。
可以说他办的根本就不是个餐厅,而是个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可以呈现立体享受的华夏宫廷美食博物馆。
别说是用人方面精挑细选了,甚至店里就没有一样陈设和摆件儿是多余的。
包括餐具在内,每个东西都是有来历,有文化背景,能在各方各面体现出京城特色的特殊物件儿。
其实完全可以这么说,作为坛宫饭庄的管理者,要不是个兴趣广泛,又了解紫禁城的京城人,都不可能看懂坛宫饭庄的菜单。
那又何谈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运用好这些文化特色呢?
就拿吴运杰这个吃肉骨茶、咖喱蟹、叻沙长大的新加坡人来举例。
尽管他在瑞士学习了最先进的餐厅管理经验,但他所学的一切,其实在坛宫饭庄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要知道,坛宫饭庄的顾客可都是为了体验华夏宫廷菜的味道和文化氛围来的。
他却连炒红果和果子干儿都分不清楚,连双皮儿奶和宫廷乳酪都辨别不出,又怎么能够当个称职的管理者呢?
不得不说,宫廷菜可没那么简单,文化门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不低。
这种差距可不是原本就对华夏文化所知不多的吴运杰,通过几个月的恶补就能补足的。
所以他是越解坛宫饭庄的运营方式,他就对这个餐厅的创办者越佩服,对自己未来勉励的局面越惶恐。
临近真正饭庄交接的日子,吴运杰在来之前的骄傲和自大不但一扫而空,甚至还谦虚的要命,背地里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