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陈教授说道:“我理解你们想要加快研究进度的心情,但我们也要确保合作是对团队有益的,不能为了速度而牺牲质量和独立性。”
通过与成员们的逐一交流,陈教授逐渐找到了矛盾的根源所在。
原来,支持合作的成员主要是看到了团队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希望通过合作来快速解决问题;而反对合作的成员则更注重团队的长远发展和独立性,担心合作会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陈教授意识到,要解决矛盾,必须要让双方都看到彼此的合理性,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重新召开的会议上,陈教授首先总结了之前与成员们交流的情况,然后说道:“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团队好,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速度或者独立性,而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接着,陈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合作方案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既明确了团队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和独立性,又充分利用了合作机构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大家看看这个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陈教授问道。
成员们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方案,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支持合作的成员开始意识到,保证独立性的重要性;而反对合作的成员也看到了合力合作带来的潜在好处。
“这个方案似乎比之前的想法更周全,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位成员说道。
“没错,我们可以在一些细节上再进行讨论和调整。”另一位成员表示同意。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团队成员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敌意和对抗,而是开始共同探讨如何完善这个合作方案。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制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合作方案。
“虽然这个方案不是完美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陈教授说道。
“只要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保持警惕,不断调整和优化,应该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位成员说道。
随着合作方案的确定,团队内部的矛盾终于得到了缓解,大家又重新团结起来,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与合作机构进行正式谈判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合作机构对团队提出的方案表示不满,认为其中的一些条款过于苛刻,对他们的利益保障不足。
“这可怎么办?我们好不容易达成了内部共识,现在合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