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先生......”
他快步走来,“我刚接到国内的消息,最高决策层面迅速批复了汽车合资公司的事情。”
“美国汽车公司(AMC)吉普系列产品,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合资公司‘北汽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计划引进切诺基吉普等经典车型,填补国内高端越野车市场空白,并带动特种车辆技术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接受了中汽的建议,在充分考察后,选定与尚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汽集团)进行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计划引进桑塔纳等主力车型,打造满足国民基础出行和公务用车需求的“国民车”。”
“你们鼎峰集团旗下的奥迪,如你所想的那般,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承接合资主体,成立了一汽奥迪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奥迪高级轿车的生产和技术转化,引领中国高端乘用车发展和零部件制造水平提升。”
“动作很快啊。”邵维鼎听完,微微颔首,语气平静无波,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他的记忆中,原本的历史轨迹里。
北汽与AMC的吉普合作,要到1983年5月才艰难签约,其中北汽占68.65%,AMC占31.35%,注册资金5103万美元。
上汽与大众的桑塔纳合资,更是拖到1984年10月才奠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轿车合资企业。
期间中汽公司主导了艰苦卓绝的谈判,并在后续国产化进程中发挥了核心推动作用。
至于广州标致则是在1985年3月成立,却因经营不善成为了反面教材,于九十年代而倒闭破产。
而如今,在他的“鲶鱼效应”催化下,三大项目几乎在1982年底就尘埃落定,效率之高远超原时空!
中汽公司的统筹协调能力,也因这紧迫的机遇而被激发出来,深度参与了每一个项目的前期谈判和布局。
历史的车轮,被他以奥迪为杠杆,硬生生撬动,驶上了一条更快的轨道。
任忠义看着邵维鼎波澜不惊的侧脸,心中的焦急如同蚂蚁爬行。
东北、华东、华北都分到了香饽饽,各自有了能带动一方经济的龙头项目。
唯独他主政的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特区,此刻却仿佛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还在原地踏步!
这让他如何坐得住?
“邵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