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孳的麻烦虽然解除了,可这场仗接下来怎么打却是一个问题。
\n
在朱慎锥初任监国时就和辽东诸将去了信件,告知他对辽东战事的打算,其中还特意点到了他的底线是山海关,至于山海关外的其他防线能守就守,不能守可以直接放弃。
\n
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他可没奢望短时间内就彻底解决辽东问题,如果辽东问题能这么好解决的话也不会打了这么多年了,而且自萨尔浒之战开始到如今数十年的时间里,辽东战场上明军一直就是败多胜少,每年都要投入巨额的军费开支,却始终没有什么进展。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辽东战场的进攻姿态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辽东不是关内,明军的防线就在皇太极的眼皮底下,皇太极的八旗精锐随时可以发动进攻,明军却只能被动还击,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已多次吃亏了,难道这亏还吃得不够么?
\n
建奴问题必须解决,但不是现在。朱慎锥清醒的很,眼下大明虽在往好的方面转变,可内部问题依旧重重。哪怕高迎祥已经处决,可地方各股流寇还在,尤其是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这最大的三支威胁最大的流寇一日不除,朱慎锥就一日不能安心。
\n
此外还有财政问题,朝廷的党争问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等等……。
\n
攘外必先安内,内部问题一日不解决,外患绝不可能彻底清除,现在朱慎锥最为关注的是大明内部,而不是外敌,至于辽东建奴方面只要守住山海关一线,不给皇太极突破的可能,那么大明就能安然无恙。
\n
可朱慎锥虽是这么想,但祖大寿等人却有自己的算盘,就和在龚鼎孳这件事上一样,祖大寿作为辽东将门的领头人却没听从朱慎锥的建议,当皇太极出兵后明摆着是冲锦州城而来的时候,祖大寿没有快速做出反应,甚至都没防备杏山的苏班岱蒙古部,使得苏班岱直接投靠了皇太极,令锦州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
\n
其实在这种时候祖大寿应该就知道锦州即将要被皇太极包围了,当时祖大寿还是有机会把锦州的军民直接后撤至宁远的,只要全军快速撤回宁远,放弃锦州,哪怕皇太极拿下锦州也只不过是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