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妙成龙和盛施圆学习了《妙法西域记》的第五记,记录如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如是问上师:修行中有一个说法,说要成就菩提,先要“明心见性”,可我到底怎么理解这个“心”呢?
上师回答说:简单来说,“心”就像是一种奇妙的、处处明了的、无形无相的本质。平时想的执心,大脑里的各种念头,六尘的种种相状,都是它的功性体现,但它是不受这些束缚、超越一切具体形象、念头的自在体,就像广阔无垠的虚空,包容万物却又不被任何东西束缚 。正应它的虚妙觉明,它又能被任意捏造成种种识障,比如大小,善恶,生灭等等,于世间成就了不同物质和不同生命个体以及种种变化,但实质都是此妙心性一切心成一切法以及色尘。
我继续问道:那这个“心”在哪里呢?
上师答言:它遍虚无的一切处!因为这个处为人知见虚设,故说虚无。从见性虚设的浩瀚宇宙星空到我们生活中六根虚设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识障虚设的种种细微感受,包括情痴愤怒等,都是它的作用。所以,本元妙心的这个“在”,并不是像物品在某个固定地方那样,因为它本身没有具体固定的形态,它只能在它自己觉明虚设的各种处那里体现出来,但体现出来的,已经不是它的本来样子了。所以说,这里的“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超越了我们常规对位置和形态认知的一种圆满自在体。
我又问道:这个精妙觉明的心和我们平常说的心(比如各种想法、念头,知道)有区别吗?
上师回答说:本质上是一样的。打个比方,“本妙元心”就像无边无际的空间,而我们平常的想法、念头、知道等,就像是在这个空间里盖起来的房子。不管有没有房子,空间始终在那里,不会变大变小,也不会消失。我们的那些念头、想法,只是本妙元心在不同情境下的一种表现。
我又问道:这么说,我平常的这些想法、念头,也和那个无处不在的“心”是一体的?
上师答道:是的!虽然我们的想法念头看起来很真实,好像是独立存在的,但从更本质的层面看,它们都源于那个“妙心”,就像大海上的波浪,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是大海的一部分 。为何有这样的浪花?这是业力如风吹拂的原因。
我又问道:我如何理解业力?听起来,我现在的身体和种种想心就是业力的结果吧?
上师回答道:你的身体和想念的心实为无上菩提本元妙心性觉妙明,是你累劫无明颠倒的妄认才成了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