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脑子有问题,对自身年龄辈分的认识有偏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喊着叔伯也不耽误他摁着人家的脑袋锤。
榆林城里有这种近则不逊的,就比如闲住总兵王世钦,跟王朴是亲兄弟,父亲是九佩将印镇边五十年的王威。
看见任权儿写信称他为总镇王爷,心里就飘了,还想把任权儿劝降,从忠诚、朝廷提拔的角度上回信一封,结果被任权儿骂的狗血淋头,差点一口气没上来,提兵就要出城跟任权儿野战。
主要任权儿的回信太扯淡了,他居然说自己指挥使的官职是刘大元帅给的,跟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这在王世钦看来不是放屁吗?
你当指挥使的时候,刘承宗还是被官军撵着满地窜的流贼头目,他上哪儿给你弄指挥使这样的高官?
是俞翀霄等人使劲劝说,才把他劝住,不让王世钦发疯。
主要王世钦这辈子就没挨过人骂,要不是戎马倥偬落下一身战伤,他也不至于缩在榆林城里。
而城外那帮人,俞翀霄他们都认识。
刘芳名、马献图是宁夏镇的,徐勇、王允成是左良玉的人,再加上任权儿、欧阳衮、马科、阿六这元帅府人,就榆林城这些年龄上的老兵老将,跟那帮年轻人打野战不是找死吗?
直到俞翀霄收到这封署名刘承宗的信,上面写着俞兄亲启。
俞翀霄才终于明白,任权儿在信上喊人的辈分,跟他自己和被喊的人没关系。
任权儿喊人是按着刘承宗的辈分来的,不论刘承宗怎么称呼,他就比刘承宗小一辈就行了。
刘承宗的信,对俞翀霄来说是个新鲜事。
自从宁夏兵败,俞翀霄和周仕凤领兵东奔,途中冲散了延庆旅丁国栋的兵马,一路逃回延绥镇,俞翀霄就没怎么听说过刘承宗的消息了。
中间只有一封刘承宗写给榆林的劝降信,那信还起到了反效果。
因为刘狮子说陕西三边五镇,只剩下一个榆林城,独木难支,你们还是投降吧。
但这话,对汇集陕西超级莽夫的榆林城来说,完全是夸奖啊——都降了,我们不降,我们可真牛逼!
更不可能投降了。
后来,俞翀霄就只知道刘承宗领兵向北,进了鄂尔多斯部的地盘,再往后,榆林城就被任权儿围住,与外界联系被完全切断,情报也自然无从得知。
但这封信不一样。
俞翀霄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