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长安城外,荒山古刹。
\n
残破的佛像在月光下投下扭曲的阴影,夜风穿过腐朽的窗棂,发出呜咽般的低鸣。
\n
易华伟盘坐于布满蛛网与尘埃的殿宇中央,青衫如墨,与周遭的破败格格不入。他手中并无书卷,石之轩口述的《间游》与《刑遁术》精义,已如烙印般刻入他浩瀚的心神识海。
\n
心念微动,易华伟并未起身,识海中却已展开一幅无形的画卷。
\n
“游心于澹,合气于漠…身如彩蝶穿,意若流风回雪…”
\n
心诀流淌,易华伟周身气韵骤然变化。一股难以言喻的“意”弥漫开来,非杀气,非煞气,而是如魏晋名士般的疏狂与雅致,带着墨香与酒韵。
\n
在他意念的“观想”中:
\n
指尖轻划虚空,一道无形的“墨痕”随之浮现,非真气,非罡气,是纯粹精神意念钩勒的“轨迹”!轨迹灵动缥缈,或如王羲之《兰亭序》的飘逸,或似张旭狂草的癫放。每一道“笔锋”转折处,皆蕴藏着凌厉无匹的切割之意,却裹挟在风流蕴藉的表象之下,正是“寓杀机于风雅”。
\n
心法“留情不留痕”的精髓被易华伟推演至极致。他的意念身影在识海幻境中变得模糊不定,仿佛融入画作的“留白”之中。意念所至,身形似在又非在,如同宣纸上墨迹之外的空白,看似虚无,却承载着无限可能。这正是精神修炼法的至高体现——
\n
“我思故我在,念动身已渺”。
\n
此法若成,外邪难侵,媚术幻境如清风拂山岗,不萦于怀。侯希白仅得其皮毛便能抵御婠婠,而易华伟此刻推演的,已是近乎“心念遁空”的雏形。
\n
意念流转间,无数由精神勾勒的“瓣”在识海虚空中绽放、飘落。每一片瓣都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