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船只装载着粮食物资,抵达了端氏城。
自长平之战爆发以后,汾水,少水等河流,便成为了长平前线秦军重要的补给路线。
大量的粮食,物资,从秦国腹地,沿渭水,黄河,进入汾水,少水,运输到平阳,端氏再转运到长平。
虽然水路运输,到平阳端氏以后,便要转陆路,但是,从平阳,端氏到长平,路途依然比赵国的要近。
而在进入八月份以后,从汾水,少水运输而来的物资越来越多。
同时,不少的船上除了大量的粮食,物资以外,还有数量巨大的武器,同时,很大一部分船只还是满载人员的船只。
这些通过船只抵达端氏的人,基本都是青壮年。
这些青壮年在抵达端氏以后,迅速将船只上面的武器,物资卸载下来,就地携带武器,物资,前往长平。
而在秦国通过汾水,少水加大向长平的物资补给的同时,在秦国的赵国密探,将一份情报,送到了赵国首都邯郸。
情报的内容是,秦国方面得知赵国向长平派遣了援军,同样也派遣了援军,秦国将派遣二十万援军,前往长平,增援长平的秦军。
预计二十万秦军在九月初陆续抵达长平地区。
赵国密探的这份情报在送到赵国邯郸以后,被赵国高层迅速送到了长平战场赵括的手上。
赵括在接到邯郸送来的情报以后,也不得不感慨,秦国援军的速度真快啊。
赵国支援长平的军队之所以可以快速集结,并先一步抵达长平前线,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赵国距离长平战场更近。
长平所在的上党地区,可以成为赵国西部安全的大门,说明距离赵国本土足够近。
而长平之战比拼的是步兵作战,赵国军队当中,出名的是赵国骑兵,不过,长平的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
此时,赵军在长平的核心阵地,基本上韩王山,大粮山这些山区,对于骑兵来说,山区是最不受欢迎的地形之一。
所以,长平之战,赵国的骑兵部队,一直没有多少发挥空间,能干的不过是和秦国斥候互相厮杀一番而已。
骑兵的大规模作战,在长平地区很难实现。
所以,赵括率领的赵国援军,基本上同样是步兵。
而赵国步兵的主要来源,则是南赵国地区,即赵国的华北平原地区。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赵军的集结动员速度更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