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
李言所在的赵军,撤退到了长平地区,暂时驻扎在大粮山上。
而此时,长平地区的赵军正在进行集结。
在赵括的命令下,赵军彻底改变了之前的防守战略,开始全面向进攻战略转变。
只是,二十多万赵军之前组成的防御规划,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所以,现阶段,赵军依然还在集中兵力。
而在抵达大粮山以后,李言发现,赵军对于接下来的决战阶段,普遍都抱有乐观态度。
李言发现,绝大多数赵军,都认为,接下来的决战阶段,赵军可以击败秦军。
而在一番了解以后,李言也终于明白了,赵军有如此乐观态度的原因。
原来,赵括除了前来替换廉颇以外,还带来了二十万援军。
此时,长平地区的赵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四十万。
至于秦军,赵军得到的情报显示,秦军在长平地区的兵力,只有二十多万而已,和赵军相差了将近一倍。
在得知这种情况以后,李言知道,赵军又被秦军骗了。
李言非常清楚,长平之战决战时,秦赵两军的兵力是差不多的。
以前,李言就一直奇怪,为什么在秦,赵两军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赵括就认为 自己发动进攻,就可以击败秦军。
之前,李言认为是赵括本人轻敌自大,同时,秦国方面还示敌以弱。
让赵括有一种错觉,只要发动进攻,那么,一定就可以打赢。
而现在,李言明白了,赵括之所以有进攻便可取胜这种想法,并不是因为轻敌自大,而是因为,赵括,或者说,赵国对于秦军根本不了解。
在赵括和赵军看来,长平地区的秦军仅仅只有二十多万,而赵军有四十万。
那么,赵,秦两军的兵力对比,便是四十比二十,绝对的优势在我。
可实际上呢?秦国恐怕不单单隐瞒了白起接替王齕的情报,连秦国增派到长平的二十万援军,这个决定性的消息,也隐瞒了下来。
赵括此时拥有四十万的兵力,而秦军只有二十来万,虽然说,赵军的战斗力比不上秦军。
可是,赵军此时已经拥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在赵括和赵国看来,赵军比秦军多出了近二十万,如此巨大的兵力优势,足够弥补赵军战力稍差于秦军这个问题了。
……
河东郡,端氏城,少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