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牲》中说 “圭璋特,义也”,冉雍 “忠信” 的品质,正是 “圭璋” 所象征的美德。又如象征秩序的 “律管”,《史记?律书》说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冉雍 “审当赏罚” 的治理,正是对这种秩序的维护。?
这些器物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对 “南面” 者的提醒: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更要坚守道德与法度。冉雍能被孔子认为 “可使南面”,正是因为他具备了与这些器物所象征的美德相匹配的品质。?
十三、地域文化中的南面基因?
冉雍的故里菏泽,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文化传统中,蕴含着重视治理、崇尚贤能的基因。除了冉雍,菏泽历史上还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伊尹、吴起等,他们的治政理念都与冉雍有相通之处,体现了这一地域文化中 “南面” 智慧的传承。?
菏泽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大量 “周公辅政”“尧舜禅让” 的场景,这些画面反映了当地对贤能政治的推崇。冉雍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成果,他的 “可使南面”,是地域文化中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
十四、文献中的冉雍治迹?
虽然关于冉雍的详细记载不多,但散落在各种文献中的片段,仍能让我们勾勒出他的治政轨迹。《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说他 “少孔子二十九岁,有德行,孔子以为可使南面”,明确指出了他的德行是 “可使南面” 的基础。?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他 “字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而在《论语》的其他篇章中,也能找到冉雍对政事的关注和见解,如他问孔子 “子桑伯子何如”,孔子答 “可也简”,冉雍说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这段对话体现了他对治理尺度的把握,既主张简约,又强调恭敬认真,这正是 “南面” 者所需的平衡感。?
十五、后世对冉雍的评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历代学者对冉雍都有很高的评价。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仲弓宽洪简重,有人君之德,故孔子以为可使南面也。” 这一评价精准地指出了冉雍身上兼具的宽厚与稳重,正是 “南面” 者不可或缺的特质。?
明代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曾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