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那些题是他闲来无事出给两个女儿解闷儿用的,毕竟旅途漫长,总要找点事做。
不过康熙随手指点一下,小七还就真把题目给解出来了。
相比小七的灵活跳脱,小六明显沉静许多,也不用他指点什么,下笔从容,字迹工整。
然而等小六解完,看过小六的答案,康熙就有些笑不出来了。
等闲不会朝那个方向去想,但看到答案的瞬间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不是夸一句聪明就能形容的。
第125章 看破
没错,五阿哥在小六和小七两姐妹的联手督促下,前年通过了皇上的考校,终于有资格去南庑房读书了。
翰林院侍讲授课。七阿哥、八阿哥和最晚入学的五阿哥一个班,虽然也是由翰林院侍讲授课,但进度明显要慢很多。
索性七阿哥和八阿哥从前就与五阿哥相熟,倒也没人笑话他,还会尽量帮助他。
别看小七跟五阿哥一样入学最晚,平时学习也不认真,还是个旁听生,但学业几乎可与慢班学霸八阿哥比肩。
五阿哥学主科是个渣渣,但外语出奇地好,背单词比背儒家经典快多了。更难得的是,听力和口语也是出类拔萃。
赫舍里家长房顺势成为了第一批海上贸易捞金人,没错第一批就是捞金,不存在难度,谁干都能挣钱。
刚开海禁那会儿,前朝反对的声音不小,郝如月在后宫都有耳闻。
郝如月哭笑不得,无力反驳,只传了赫舍里家长房的人过来说话,问她们想不想做海上贸易。
终于遇上一个懂行的,郝如月问乌雅氏有什么打算,乌雅氏笑着说船她早备好了。
造船可不是小事,花费多就不说了,工期也长。以古代的工艺,造海船怎么也要一两年时间。
特别是头一回出海。
果然是个有眼光的,自己没看错人,郝如月热切地看向乌雅氏:“船都准备好了,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不仅郝如月,皇上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甚至动了朝廷组建船队出海的念头。
大清的根本是八旗,八旗都不支持,海禁怎么开还得怎么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