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祯听完王寅的汇报后默不作声,待王寅退出大殿,李祯的眼光落在桌上的纸袋上,这是陈恪让王寅送上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的文章中,随着不断演变,至大盛王朝开始出现故事的形式。
而陈恪写过小说,李祯听说过孔乙己的故事。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因内容过于压抑而未能流传开来,但对那些学子们的影响却非常大。
李祯虽不喜欢这部小说,但不能不承认其中蕴藏的道理。
这时看着纸袋,李祯以为是悲剧小说,深深地吸口气,方才缓缓打开纸袋掏出一本书来。
这本书五十多页,被一根卷绳装订在一起。
李祯看看标题,“家”这个大字写得端端正正,带着一股庄重古朴的气息,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喜欢书法,而眼中所见的小楷字可列大师级别。
来到这个世界后,陈恪的书法取得了质的飞跃,不仅李祯欣赏,包拯也在啧啧赞叹。
带着这份欣赏一行行往下看去,包拯的脸上开始严肃起来,这是一份防汛救灾预案。
这份预案写得非常详细,从组织危险地带的居民撤退、到设置临时居民点、以及如何排涝救灾......一系列的安排井然有序。
包拯对这份预案几乎是全盘接受,唯一的疑惑是出动左右厢军和天武军救灾的安排。
包拯疑惑,陈恪虽然在预案中做了详细的分析,但他仍然心存疑惑,沉吟一下缓缓说道,“我立刻安排下去,但出动军队一事需上报皇上和太后。”
包拯最终全盘接受了这份预案。
陈恪却低声说道:“大人宜早,属下担心这两天就会降下暴雨。”
包拯毫不犹豫地回道:“我即刻安排,随后进宫面见皇上。”
他是一个果断的人,立刻召开府衙会议,高中低层各级官吏全部参加,按照预案内容逐条部署下去。
就在包拯通知召开会议时,李祯已看完这部小说,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
这是一部喜剧小说,叙述了一个大家族的故事,养母与养子之间从猜忌开始,随之发生了一连串的误会,最后养子主动与养母沟通,母子和睦全家兴旺。
这部小说是陈恪昨晚热得实在受不了,为打发难熬的时间,头上扎着汗巾、手臂上缠着面巾辛苦写出来的。
在写这部小说时他吸取了“孔乙己”的教训,将悲剧写成了喜剧,一个个误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