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古代的官道和后世的国道,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沿途补给。
\n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如果一个地方紧挨着道路,那么靠着这条路,它就可以富裕起来。
\n
官道一词的出现,是因为最早时候修建的道路,就是为了方便官员来往于各地办事,亦或官府手工业产品的运输,还有军队行军等,都是公家行为。
\n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贸易开始兴盛,行走在官道上的大部分是商队,尤其是两京走廊这条线,异常繁华热闹。
\n
那么身处这条线上的县城和村庄,就吃到红利了,一口水井就能让你发家致富,而把持水源的,都是本地的地痞流氓。
\n
首先我们要知道,驿站是官方机构,里面可供住宿的房间,只有非常少一部分是可以提供给商旅的,而且价格高昂。
\n
民间商队为了节约成本,也不愿意住在驿站,那么住在哪里呢?就是沿途的一些村庄。
\n
而这些村庄从商旅身上赚的钱,有一部分是需要上交的,上交给谁呢?上交给刑部专管关税审查的司门司。
\n
司门司在这些村庄都留着三五个人,专门负责收钱,这类钱属于刑部自收自支的一部分,不会上缴国库,所以收费标准一直在改变。
\n
商队流量大的时候,少收点,流量少了多收点,要保证其收缴上来的总量不变。
\n
他们的收钱对象不是商队,而是村庄,因为他们没有收税的资格,只有监督和审查权,所以他们收的这个钱,不是税,更像是治安费。
\n
眼下新丰县至长安的驰道上,商队和贡品队伍已经是络绎不绝了,如果圣人回京,那么中枢会第一时间传达下去,嘱咐兵部肃清官道,供圣驾回京。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