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上的吃、住、游行,全由贫道负责;如果壮士输了,那就得写一张字据,证明太华山归我所有,与壮士再无关系,可否?”赵匡胤听了,心中暗自窃喜:“这老道士可真傻,太华山本就在你这里,就算我输了,也毫无损失。”于是,他爽快地答道:“行,就按你说的办。”然而,棋局一开,赵匡胤便感觉如陷泥沼,步步受限,没一会儿工夫,三局皆输。老道士仿佛早已成竹在胸,迅速掏出纸笔递了过来。愿赌服输,赵匡胤只得老老实实地在纸上写下:“太华山为道家所有,与我无关”,随后又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至此时,三人仍蒙在鼓里,浑然不知眼前这位老道士,便是他们心心念念要拜会的陈抟道长。只因他擅长夜观天象,常常在夜里虔诚地参拜星斗,白天则呼呼大睡,故而有了“陈抟老祖是睡仙,一睡就是八百年”的美谈。他宛如未卜先知的仙人,早已算定,在不久的将来,赵匡胤将会登上皇位,又算到他当天会来太华山,于是特意设下此局。在整个宋朝统治时期,太华山及周边的居民无需向朝廷缴纳税粮,陈抟老祖可谓是造福了一方百姓。此后,太华山道士还在两人下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凉亭,美其名曰“留棋亭”。当然,下完棋后赵匡胤和赵普也未能寻到陈抟老祖的踪迹,等到他们下山后,老道长才如仙人下凡般现身与刘若拙相见。修建上清宫太平宫正如陈抟老祖的神机妙算,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他不仅回忆起了当年在华山的奇妙经历,同时也念及了同行的刘若拙,于是传召他进京。时隔三十多年,朝堂上的赵匡胤已是须发如霜,而他眼前的刘若拙却宛如仙人般童颜鹤发,这让他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
两人谈玄论道,赵匡胤如醍醐灌顶,收获颇丰,于是萌生了让刘若拙留在京城,助自己延年益寿的想法,还赐予了他“华盖真人”的封号。然而刘若拙对闹市毫无兴趣,赵匡胤见挽留无果,也就不再强求,而是下令出资在崂山兴建新的庙宇,交由刘若拙全权负责。离开京都回到崂山,刘若拙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太清宫原有的建筑修缮得焕然一新,又新建了上清宫和上苑宫(今太平宫)。经过这番精心打造,崂山道教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名声大噪,四方道众如潮水般纷纷涌来,其兴盛之势可谓空前绝后。宋代道教所辑的《洞天福地》一书中,将刘若拙的两处馆院分别列为第六、第七福地,宛如两颗耀眼的星辰,闪耀在道教的天空中。
上苑宫宛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仰口湾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