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带着几分书生气,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他对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声音虽有些颤抖,但仍尽力保持镇定:“陛下,臣平日也不过是以笔墨明志,对于兵戎之事,实在是一知半解。关于如何对付突厥,臣实在不敢妄言。不过,陛下可曾听说过泰山脚下的黄家?他们与突厥曾有盟约,约定双方和平共处。如今我们若贸然动手,恐怕会失了信义,让天下人耻笑。”
\n
【哎呀,这朝堂之上,怎会有如此多不惧生死之人?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n
【说起李世民,他手下的谋士猛将如云,为何在这等关键时刻,却有人如此畏缩不前?难道他们不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吗?】
\n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讲究的是灵活多变。此人怎会如此固执,不懂变通?太宗的麾下,怎也会有如此平庸之辈!】
\n
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他的心中充满了憋屈和不甘。打败突厥,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怎能轻易放弃?更何况,旁边还有个李清歌,那个总是能洞察人心的女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疑惑和不满,更是让他心中的火气蹭蹭上涨。
\n
唐太宗瞪着那位文臣,声音如雷:“你所说的话,大错特错!虽然先皇与突厥有过盟约,但他们背信弃义,侵犯我边境,攻陷我城池。渭水之耻,我岂能忘怀?”他的眼睛如同寒星一般,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渭水之战,若非我精心策划,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大唐早已成为突厥的囊中之物。你还能有幸站在这里,看到今天的太平盛世吗?你口口声声仁义道德,难道想拿我和百姓的安危当儿戏吗?”
\n
文臣一听,吓得浑身哆嗦,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其他大臣也生怕被牵连,纷纷跟着跪下。只有李清歌,那个身姿挺拔、气质出众的女子,依旧站在那里,显得格外显眼。
\n
唐太宗转头看向李清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程爱卿,你认为这仗该不该打?”
\n
李清歌恭敬地行了个礼,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出兵。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