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生一胎可免征三年税,刚刚尝到丰收甜头的华夏百姓,蜂拥而往,有些个别省份,更是近半人口迁移到这些地方。
根据统计,总迁移人数达到两千六百万,几乎是华夏帝国人口的六分之一。
为了鼓励生育,王毅制定了十年鼓励生育政策,每对夫妻从第二胎开始,每生一胎,夫妻两人各自奖励一亩田地,奖励的田地免税,使用期限为二十年。
这对热爱种地的华夏百姓来说,无疑是天上馅饼。
在华夏帝国建立后,大量的耕牛、骡、马分配到各村,甚至是各户,极大的减轻了耕种压力和时间。
现在农用机械也开始对百姓出售,更是让种地变得轻松许多。
以前种地,那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翻耕到收获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要待在田地间劳作,捉虫埋肥,除草防病。
现在不一样了,不仅耕牛、农具不用担心,还能使用肥料肥地,虫害病也有农药可喷洒。
唯一麻烦点的,累点的,可能就是播种了,尤其是水稻,需要人亲力亲为。
但《华夏日报》上,已经发表了机械播种水稻的文章,在未来几年会对百姓开放。
于是,从鼓励生育的计划发布的第二年,华夏帝国的人口,每年以大几百万的数字增加。
建国的第三年,铁路主干线连通华夏帝国各省,水泥路也完成了各府城的连接,前后消耗倭奴六百余万,占倭奴总数的一半。
剩下的倭奴,全部运往远东地区,对河流进行修整,让水资源更加平均,开垦荒地,让土地资源得到利用。
为了让倭奴更好的开发远东,王毅计划让倭奴过了几年“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等远东地区开发的差不多,倭奴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另外,之前平定安南、暹罗、莫卧儿等地留下的壮劳力,也在新土地的建设上,消耗殆尽,好在道路的主干线已经完成,后续可以慢慢进行。
建国第五年,帝国政府下发支持商业的政策,对一些农产品进行减税或免税,鼓励商人将各地的特产,贩卖至华夏全国各地,促进经济发展。
电力方面,也已经完成了对府城、州县、乡镇的铺设,下一步便是将电力送到各村。
在王毅最为重视的教育方面,在建国第一年之时,就开始投入了许多心血和金钱。
之前从乡绅地主、世家贵族等人身上,得到的六亿两银钱,王毅全部投入到了建设学校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