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他这么一说又习惯性的问道:“你怎么看这两家?”
\n
吕海颖同样是日常讨论中表态比较少的人。
\n
“师兄,你看你,你一这么问,我就觉得你在考教,但你要是真的在考教,我抢先表个态,我是愿意在公司内部尝试这样的项目的。”她认真的说了句,随即答道,“我不知道ins能不能成,不过,vine感觉问题有点多。”
\n
俞兴不置可否的继续聆听。
\n
“ins本身是图片分享软件,这加上短视频功能,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补充,也就说,它的核心主体仍然是照片,如果短视频能有一个足够广阔的市场空间,这种把视频功能当作补充操作未必就能行啊。”吕海颖说着自己的思考,“至于那vine,说实在的,极简主义的概念加上它凶猛的用户增长,确实挺唬人的。”
\n
“市场那么表现,连ins都要学,怎么敢轻易否定它的前景呢?”
\n
“但我前几天带着钟爱去逛街,我们坐地铁的时候,我碰见一个使用了企鹅微视的乘客。”
\n
“她很奇怪,我看到她明明点开微视这个app,然后又什么都没拍就关掉了。”
\n
“我很好奇就和隔壁的换了位置问她,结果,她给了我一个很简单的理由,说是拍不好。”
\n
“微视基本就复刻了vine极简主义那一套,我用‘拍不好’这种理由再去看vine,立即觉得ins的里胡哨其实有个很重要的作用。”
\n
“那就是降低了用户创造内容的门槛。”
\n
吕海颖侃侃而谈,提到内容平台的门槛问题。
\n
vine没滤镜,ins有滤镜,并且是直接沿用了它图片滤镜的成熟技术,上线了13款滤镜。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