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兴倒没觉得idg的严肃对待有什么不妥,他虽然不打算听他们的意见,但有了认可至少可以少一些争执,也就更容易……获得更多方面的助力。
\n
他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造车资质的申请是有不少流程的,临港那边说是会一起跟进,这方面应该没问题吧?”
\n
“跟着政策走大概率没问题。”熊潇鸽给了一个谨慎的口风,又笑道,“但流程有快有慢,按理说,临港在申城,这种政策资源是不缺的,不过,碳硅集团自己也应该多主动主动。”
\n
徐欣接过来话:“这方面是跑两个部门,一个是发改的准生证,一个是工信的出生证,我估计临港那边往上报是没问题的,新能源和燃油车的资质现在没分割,以后肯定会搞的。”
\n
熊潇鸽说道:“我打听了,上面明年会出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做一个为期八年的规划,要是按照09年的那个‘准入管理’,碳硅集团需要满足的投资、技术等条件绝对是够的,今年是不行了,等明年有个起码的模样之后,看看能不能让领导过来看一看。”
\n
他的人脉很广,能在这上面使使劲。
\n
俞兴感谢了熊总在这方面帮忙的意愿。
\n
时间临近美国股市的开盘,俞兴已经聊了很多关于供应链、团队建设、地方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而他在不同情况上分出轻重缓急的描述也让三位投资人满意。
\n
章苏阳就忍不住感叹:“要是都像俞总这样把事情说清楚,我们搞投资就不会那么忐忑了。”
\n
熊潇鸽笑道:“俞总是自己亲自做,所以,他能把事情说清楚,而且,依照我看,因为俞总亲自做,他都懒得用什么华丽的东西来给我们描述,就是很直白。”
\n
俞兴没注意到这种说法风格,颇为惊讶:“有吗?是这样?”
\n
三位投资人不约而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