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的凌晨,窗外夜色深沉,我却毫无睡意。月末的完结日期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的头顶,让我不得不加快进度。原本计划周末再和AI一起完善“彼岸”技法交易公式,现在看来只能提前了。我担心月末时间不够用,完不成这个心心念念的计划。晚饭后,我便一头扎进了代码的世界,和不同的AI模型进行着不懈的对话和测试。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终于完成了“彼岸”技法的初级版本。虽然我知道这个版本肯定还有很多bug和不足,但时间紧迫,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精雕细琢了。我决定先进行一轮测试,看看效果如何,至少在这本小说完结之前,让读者们先睹为快,看看这个融合了AI智慧的交易策略究竟能发挥出什么样的威力。
我将测试时间段设定在11月1日至11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因为我的测试结果需要以三天内的涨跌幅作为评判标准,而11月25日的测试数据,要等到今天股市收盘后才能获取。 思来想去,只能暂时将测试截止日期定在11月22日了。
让我先来解读一下“彼岸”技法的核心原理。它瞄准的是主力出货前的最后一次拉升,试图从中获取收益。然而,这最后一次拉升的持续时间难以预测,它可能像昙花一现般短暂,也可能像马拉松一样漫长,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策略如同火中取栗,充满风险与机遇。我一直不推荐新手尝试“彼岸”技法,因为它对市场变化的理解要求很高。 “彼岸”的形态复杂多变,新手往往难以把握其精髓,一旦误判,很可能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就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所以谨慎起见,新手还是应该避免使用这种高风险的策略。
“彼岸”技法,追求的就是极致的利润,所以这次测试,我决定用三天内的最大涨跌幅来衡量它的效果。我得好好解释一下这个计算方法,有点复杂,但很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涨幅的计算。三天之内,只要出现过上涨,我们就取其中最高的那个点作为计算依据。第一天涨了,后面两天都跌了?没关系,就按第一天的涨幅算。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涨了,第三天跌回去了?那我们就按第二天的涨幅来计算,也就是截止到第二天为止的最高点。简单来说,就是找到这三天内我们能卖出的最高价位,然后计算相对于买入价的涨幅。 我得承认,这种计算方式有点贪心,总是盯着最高点,但也正体现了“彼岸”技法的核心思想——追求暴利。当然,风险也随之而来。 接下来说说跌幅的计算。 这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