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高级别的领导专家组进行答辩,开始许成龙还心存胆怯,但随着答辩会的进行,他发现这种担心实属多虑了。
\n
因为这次只对我一个人的毕业论文答辩,是学校的一次实验性尝试,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种后勤指挥类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n
换句话说,这场答辩会主要以演示为主,答辩的形式大于内容。
\n
另外,许成龙撰写的这篇论文,对于这些参加答辩会的专家组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n
在论文答辩中,许成龙对专家和领导提出的一些并不复杂的问题一一流利作答。
\n
专家们对许成龙的这篇论文更多的是一种中肯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
\n
谢副校长在答辩会上的总结发言许成龙记忆犹新。
\n
他评价许成龙的这篇毕业论文立意新颖,方向正确。
\n
虽然论文还存在论据与论证方法不够完善的问题,但至少在军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初步融合中,开辟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空间,值得肯定和进一步推广。
\n
他最后强调说,这次论文答辩会,开创了军队中级后勤指挥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先例。
\n
今后,这种形式的答辩会,要逐步在学校各系的毕业学员中全面展开。
\n
听学校电教室的同志说,作为后勤指挥院校首次进行的毕业论文答辩,这次答辩会的全程录像带,不久就被上送到了总部档案室里存档。
\n
在留校后的第二个月,许成龙就正式担任了通信系教研室后勤训练演习课的主讲教员,讲授的对象是通信系干部学员。
\n
军队战备训练的重点,也要朝向应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上转型。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