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变为盈余,对天竺产业的改变依旧是非常少。
\n
此时的天竺依旧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国家。他本土因为徐爱军带来的少数工业区也被冲击的摇摇欲坠。
\n
原因也非常简单,全球化本质上也是一场淘弱留强的经济大洗牌,一个地区的强的产业会得到极大的加强,同时一个地区相对弱的产业,会遭遇全球最强大的对手,被打的一泻千里。
\n
天竺这块地区,因为有丰富的光热,只要做好基础设施建,不管是种植粮食,还是种植甘蔗,香料,茶叶,等经济作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n
所以天竺的贵族豪强只要开个经济作物种植园,就可以轻易的赚取大量的利润。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要发展工业,就要建设工厂,要修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同时要修建工业区,完成通水,通路,通电等基础设施要求,费了巨额代价,弄了这么多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工厂,还要和大汉已经有完整产业链的工厂竞争。
\n
而天竺国,除了人力成本低这一个优势之外,不管是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等等条件都远远不如大汉,甚至都不如匈奴国,匈奴国好歹有军臣带来的工业传统,加上他本身就有行商的传统,对发展工业有一定加成。
\n
天竺却是一个等级制度的奴隶制国家,它的传统的奴役本土的人来创造价值,他们弄个种植园,香料种植园可以做到。
\n
但要打通全国大市场,建立工业体系,培养工业人才,然后建立一个血肉工厂,压缩工业产品的成本,以此和大汉的工业产品竞争,就有点超出他们的能力了。
\n
在天竺开工厂的利润远远比不上弄个种植园利润高。开工厂劳心劳力不赚钱,弄个种植园,轻轻松松就可以躺赚钱,你要是天竺的上层人如何选择?
\n
自然是放弃建筑工厂,弄个经济作物种植园。
\n
当董仲舒当天竺丞相的时候,他发现偌大一个天竺,只有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