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媒体记者,文学界,教育界,无数人霎时间全部打起了精神。
吴庸看了看下边,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当然也有各行各业的,吴庸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看向了自己学生,“顾同学,你来。”
顾小曼站了起来,打开话筒,一秒都没有犹豫,直接问,“上次我回去翻阅文献和资料后,有个非常重大的疑点。”
吴庸伸出手,掌心向上,“你说。”
顾小曼道:“您上次说过,是高鹗‘续写’‘修补’的后四十回,这事情,没有人知道。”
“您所提出的理论和推断,也不足以盖棺定论,一定就是高鹗续写!”
“并且,根据我的文献了解,高鹗的才华,并不足以达到续写后四十回程度!”
顾小曼沉声道:“而且根据文献记载,高鹗只是管理者。在当时封建文化下,红楼被视为禁书,所看到的版本,都是流传在民间。高鹗作为一名官员文史,私自续写禁书,是大罪,甚至会连累家人!”
“高鹗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罪名。”
顾小曼缓缓道:“因此我认定当时的高鹗作为管理者,只是将本就完好的红楼,重新整理,而后重新发布,仅此而已?”
不少人点头。
高鹗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在文献中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
吴庸先前说的推断,疑点太多。
有很多理由站不住脚。
最主要的是,顾小曼说的有理有据。
吴庸伸出一根手指,“第一,顾同学你所说的高鹗文化素养不足以续写红楼,这一点,我并不认可。”
舞台上。
有一块大银幕,是用作投影所用。
吴庸将收集到的资料,直接放在了大银幕上。
吴庸说:“高鹗,字兰墅。年少失意,未能考取功名。年过四十,才高中举人,而后进士!”
“在这期间,曾担任过内阁中书,顺天乡试同考官,江南道御史等职位。”
“虽然都是些有职无权的谏官。”
“但在当时的紫禁城内,没有人否认高鹗的才华,以至于给出了一句‘凡在有目,谅皆欣赏’极具赞誉的高评价。”
“年少时,才华横溢,却是落魄不遇,年过半百,才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也导致了他的前半生,有了类似于曹雪芹先生一般的境遇和人生体验,才能续写出曹雪芹先生后四十回如此佳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